絮絮叨叨

【Earth Day地球日】一個地球人能做的事

今天早上在一片敲警鐘、來不及、做太少的世界末日新聞中,我瞄見國家地理雜誌醒目的標題:

She visited every country on Earth. Here’s what she learned.

身為一位暗中也想將這個『成就』拿來做為聳動自介,或最起碼充實日後的追悼文,我毫無抵抗地點開來一探究竟;來自烏干達裔/美籍的Jessica Nabongo,在受到另一名最快去過每個國家的紀錄保持人Cassie De Pecol的刺激激勵下,花了2年時間將剩下的136個國家補足(193個聯合國承認國家加上梵蒂岡和巴勒斯坦這2個常駐觀察員,共195個國家。抱歉,沒有台灣),成為,噔噔噔,第一位完成此壯舉的黑人女性。

混雜著好奇、欽佩、忌妒、焦慮等情緒,我立即的反應,在迸出『哇,下一個,第一位/最XX去過每個YY的ZZ』的酸溜溜嘲諷評論後,是訝異在現今這個環保意識強烈,特別在地球日的今天,還可以這麼明目張膽地宣揚如此密集的國際旅遊,不管理由是『幫國際組織收集水樣本』還是『探索永續經營旅館』,或旅行中『盡量自己帶水壺』、『飛機上重複使用塑膠杯』、『只點可以吃完的食物』等舉手之勞,真的可以消抵日漸被放大檢視、譴責(例如已經種很多樹又勉強搭經濟艙還是被罵的哈利王子)的碳足跡?

▼其實一直到這幾年,我才驚覺自己旅行時製造的塑膠垃圾何其多!像是隨手購買的礦泉水。

▼我知道很多有價值的農作物破壞原生水土的故事,但當我興高采烈地告訴朋友買了很多阿里山的高麗菜時,我完全沒想到這個可能。

▼愈知道冰川正快速地消失,愈要千里迢迢來看一眼。

但比搭私人飛機去參加氣候變遷會議,或為了製造風力發電的風葉輪而砍伐摧毀大片雨林還要更虛偽假掰的,莫過於已經遊遍大江南北享盡資源的老人,告訴下一代節制的重要性。然而在這個一切都變得容易又廉價的時代,找到平衡點不僅是對地球資源無私的尊重和維護,其實最大獲益者還是自己。無止境地追求一個讚許、一個羨慕、一個紀錄,有的時候反而失去享受最珍貴的情緒和回憶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包容的心。你不能一邊指責落後國家塑膠垃圾滿天飛,一邊用著五星級飯店提供的精美小瓶罐洗髮精沐浴乳;或是批評食肉者的野蠻和浪費,自己卻在快時尚產業工作消費(更慘的是批評後不小心發現自己擁有私人飛機還要賣掉平息眾怒);又或是抨擊出國遊玩製造汙染的同時,忽略在家打線上遊戲或挖礦排放的二氧化碳沒有比較少的事實。

這不是Whataboutism,隔壁老王也如此或更糟的攻防戰;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錢、有閒、有熱情,致力活在新零碳足跡生活運動;更無須時時刻刻活在罪惡感中,剝奪任何一點放縱的快樂、一點犯錯的機會、一點想為人生這本書添加內容的企圖和探索未知的渴望。相對地,是花多一分的心思察覺領悟周遭環境,願意接受學習新觀念,並進而將新觀念變成習慣,甚至理所當然的真理。

不然,你永遠也不知道,存的退休金夠不夠帶你、或你的子孫上火星,或進行縮小手術,或抵抗人工智慧機器人。

▼無論賣相再差的番茄,一車一車的拿來互砸,是必須譴責的浪費?還是一種無法取代的樂趣?

▼什麼樣的夢想才值得浪費資源、破壞生態?擺脫政府操控貨幣自由?上外太空尋找可能的棲息地?還是只是想完成自己人生的壯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